网络谣言危害食品安全 一半真一半假

 

“作为一名从业几十年的食品行业工作者,我对当前的食品安全整体水平是有信心的,我们的产品质量是完全有保障的,不比国外企业差,我们完全不必妄自菲薄。”在2016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暨第八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,作为企业代表,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如是表示。

食品安全

今年食品安全宣传周的主题是“尚德”和“守法”。宗庆后表示,“守法”主要是指外在力量的规范和监管,而“尚德”则强调食品行业每一个参与者内心的自我约束,“尚德”和“守法”都是维护食品安全缺一不可的。“特别是‘尚德’是做企业之大道,食品企业若失德早晚会惹祸。”宗庆后认为,发扬工匠精神不仅仅是要有对事业的执着,精益求精、追求品质、追求完美,更重要的是要有对社会的责任感,要始终坚持诚信、坚守底线,而这一点对食品行业尤为重要。

对于近年来日益猖獗的网络谣言给食品安全工作带来的巨大危害,宗庆后表示很痛心。“这些谣言的炮制者往往无中生有地捏造各种耸人听闻的谎言,比如污蔑饮料里有肉毒杆菌,喝饮料会导致白血病,并在微博、微信等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大量转发,甚至在一些地方还直接以书面传单的方式传播,而且往往针对大中型食品企业,严重损害了这些企业和产品的声誉,损害了消费者利益,造成对食品安全的恐慌。”

在宗庆后看来,维护食品安全不仅仅要靠企业的努力,也要全社会的支持与配合,“尚德”和“守法”也不仅仅是食品企业的责任,同样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。他希望有关主管部门、行业协会和专家学者能够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,对谣言予以及时的澄清和反驳,提高广大消费者鉴别真伪的能力。“让我们这些有良心、守规矩的企业免受谣言的伤害。让企业家和企业都能专心把自己的事情做好,而不是忙着辟谣。”

会上,专家学者与媒体代表也对目前网络常见的食品谣言作出澄清,指出当前传播食品安全科学知识、提高公众辨识真假食品安全信息能力的紧迫性。

南方周末报社记者袁端端表示,目前食品安全谣言已经占到了各类网络谣言传播的45%,位居第一。社交软件和移动互联网使得人人都是媒体,随时随地都能直播,造成网络谣言发散式、野火式、煽动式传播。

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罗云波指出,网络谣言的滋生利用了公众对现代食品工业、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了解不够,出现了一些妖魔化食品工业、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谣言,如将植物生长调节剂与避孕药、性早熟联系起来,盲目放大农药残留的危害等。“目前我国高毒农药的比例已由原来的30%减少到了不足2%,72%以上的农药是低毒产品。在制定残留标准时增加了至少100倍的安全系数,因此残留标准具有很大的保险系数。”

罗云波还指出,所有物质是否致癌致病,剂量是关键,剂量和毒性的关系,是毒理学的中心问题,也是食品安全谣言粉碎的重中之重。安全剂量之内的食物都是安全的食物,而不是只要能检出某个有害物质就可以冠以毒食品、致癌食品。

罗云波认为,目前很多政府、行业协会、社会第三方科学团体的网站内容都不错,如果有心,一定能够找到权威可靠的信息源。此外,对于一些“万金油专家”的存在,罗云波指出,科学家既要积极参与科学普及,同时也需要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严谨的科学态度,切忌跨领域发表意见,凡事需要先做好调查研究,不要轻率做出结论。

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,还需要消费者的监督。今日头条对4.8亿用户在2015年4月~2016年4月的阅读数据分析显示,有1339.2万人每天都在关注食品安全问题,其中,女性群体对该问题的关注度显著高于男性;在公众较关心的食品品类中,奶粉高居榜首;在公众聚焦度较高的热词中,“食品添加剂”高居榜首。“未来,希望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,及时回应社会关切,用权威发布和精准科普来建立和维护公众食品安全信心。”今日头条高级副总裁赵添说。

责任编辑:admin